close

內容來自房貸信貸試算汽車貸款台南將軍汽車貸款hexun新聞

曙光照進棉紡業

在2014-2015棉季,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不再實行,而將試行直接補貼政策| 文 ·本刊記者 李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瞭《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指出在2014年“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這項規定向外界發出瞭一個信號:在2014-2015棉季,中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不再實行,而將試行直接補貼政策。這則消息引起瞭涉棉行業的關註。雖然到目前還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但依然有很多人寄希望於這項棉花政策改革能把棉紡業從當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不好過的年“現在的市場行情不太好,馬上要過年瞭,估計紡織企業的年都不好過吧。”這是2014年1月中旬,唐山市長亮紡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英明在接受《中國新時代》記者采訪時所說的一句話。周英明說,按照慣例,每年八九月份紡織行業都會迎來一個銷售旺季,但是在2013年,這個被等待的銷售旺季爽約瞭,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訂單上。“以往,我們接訂單基本都是按季度算的,現在都是按月算,訂單數量減少瞭不少。”“我們廠還算不錯的,因為面對的客戶都是一些大廠,訂單基本上能保證車間的正常運轉。2013年,公司算是維持收支平衡吧。當然,在現在這種環境下,紡織廠能保持平衡就已經不錯瞭。”周英明補充說道。據他介紹,臨近年關,河北省有些紡織廠因為沒有訂單而早早放假瞭,甚至一些紡織廠關門停產瞭。周英明所說的關停現象並非河北的特例。據中國棉花網報道,2014年伊始,山東省菏澤、臨清兩地棉紗價格大幅下跌。其中,2014年1月上旬,40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6,600元/噸,較上月下跌1,000元/噸,跌幅3.6%;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為23,000元/噸,下跌2,000元/噸,跌幅8%,導致紡織企業普遍出現虧損。年關之際,紡織企業不得不停產,關停率甚至達到瞭50%左右。有專傢分析稱,紡織企業在2014年開年出現關停潮,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下遊企業生產不景氣,紗線需求不旺,銷售疲軟。二是進口棉紗沖擊國內市場。2013年,因為棉紗進口沒有配額限制,不少企業從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瞭大量中低端棉紗來代替國產棉紗,價格比國內同類產品低2,000元/噸,導致國內32支、40支純棉紗價格不斷下調。三是春節臨近紡織企業資金緊張,償還銀行貸款、發放職工工資等,使得企業不得不拋售棉紗。周英明指出,現在很多紡織企業為瞭生存,大打價格戰,通過降價清理庫存。從整體來看,紡織行業正在經歷洗牌,雖然高、中、低每個檔次的紡織企業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間,但已經有很多小廠子關門瞭。“一些企業還在苦苦地撐著,不敢關門,一關門就真的什麼都沒有瞭,不關門的話,至少還是個老板。”周英明無奈地說道。據瞭解,2013年長亮紡織廠的產量是4,500噸,比較幸運的是他們基本上沒有庫存。不過,從2013年上半年到下半年,長亮紡織的紗線價格大概降瞭500-1,000元/噸。“如果降價超過1,000元,那我們肯定就虧損瞭。馬上要過年瞭,我希望紡織行業能變得好一些,就是產銷更暢快一些,因為一旦庫存增加,企業的壓力就會加大。”周英明如是說道,“估計春節前沒有太大的變化,年後可能會松動一些。”由收儲政策引發的困境周英明期望棉紡業在2014年境況好轉,並非沒有緣由,因為讓大多數紡織企業接不到訂單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外棉價差過高,而這種價差有可能在2014年因為棉花收儲政策停止實施而收窄。截至今年3月底,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實行時間正好滿三年。2010年,國內棉價大幅起落,棉農種植積極性受挫,棉花種植面積大幅下滑,為瞭保護棉農、穩定棉價,2011年3月,國傢在新疆、山東等13個棉花主產省份實行棉花臨時收儲制度,執行時間是當年9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按棉花臨時收儲預案要求,在棉花播種前,國傢制定並公佈棉花主產區皮棉臨時收儲價格,新棉上市後,當市場價格低於臨時收儲價時,國傢將敞開收儲。紡織企業需要在國傢放儲時才能從中儲棉及各承儲倉庫通過競拍買到國儲棉。2011年國傢的收購價是19,800元/噸。臨時收儲政策實施之初,確實穩住瞭國內棉價,但與此同時,國際棉價卻在下跌。於是這項政策的實施讓國內外棉價差越來越大。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9-12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為每噸2,410元;而到2012年1-3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上升為每噸3,638元;8月底至9月初,國內棉價為18,520元/噸,國外棉價在增加1%關稅和增值稅後的價格為13,060元/噸,價格相差5,460元/噸。2012-2013年底,國內棉價基本徘徊在18,000-20,000元/噸的區間,而國內外棉價差卻徘徊在4,000-6,000元/噸之間。青島新天成紡織有限公司經理王志新說,正常情況下,隻有國內和國際棉花價差在每噸2,000元,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力,目前的巨大價差已遠遠超出瞭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雖然國際市場棉價低,但因為我國實行棉花進口配額政策,棉紡企業若想拿到進口棉,就必須申請使用配額。為瞭限制棉花進口,國傢根據用棉企業規模和每年的棉花進口數量來分配進口棉配額,但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得到配額。因此,拿不到配額或者配額少的棉紡企業就會因為高棉價差而陷入泥潭:買不瞭外棉,花高價買瞭國內棉花後,過高的生產成本使得其產品在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力,最終導致難以接到訂單。據周英明介紹,長亮紡織廠每年大概需要8千噸棉花,80%左右是進口澳棉,20%新疆棉。“我們公司有配額,所以棉花價格相對來講還好一些。如果沒有進口棉配額,這種高價差將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曾多次表示,這種誇張的國內外棉價差形成瞭巨大的庫存以及國內高企的棉價,給紡織行業帶來瞭巨大壓力。中國棉紡織業協會會長朱北娜也直接指出,“懸殊的棉價差大大減弱瞭企業低支紗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棉花應該真正回到市場配置資源中。他說,這種價差首先沖擊的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首先它本身配額少,現在實際的棉紡企業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配額的擁有量,一噸棉花價差五六千塊,生產棉紗能有多少效益?其次,在技術儲備上,大企業即便在棉花價差很大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抑制價差,但中小微企業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還是希望促進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真正通過市場機制來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直補政策能否改變局面如今,隨著我國2013-2014棉花收儲季的結束時間越來越近,棉農直補政策即將開啟。“現行棉花政策的調整,將有助於棉紡織行業的健康發展,預計內外棉價差將逐漸收窄,國內紗線價格與國際市場相比差額將有所減小,市場景氣度及信心將逐漸恢復。”朱北娜在得知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將取消時說道。然而,截至目前,棉農直補政策將具體如何實施,還未出臺明確的細則規定。“實施直補政策後,國內外棉花價差可能會變小,紡織企業對進口配額的看重也就不那麼明顯瞭。但我認為直補政策對高檔棉花的價格影響可能不會太大,因為高檔的棉花生產高檔紗線,國外生產高檔紗線的能力比較小,因此高檔紗線的增值空間始終相對比較大,不會因國內外棉價差的縮小而有明顯變化。”周英明如是說道。曾在青島保稅區工作,現在是青島信立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韶斌則說,“新一屆國傢政府李克強總理指出要進一步減少行政幹預市場。這次將收儲政策改為直補,實際上也是一種行政幹預,但相對來講顯得溫和一些。兩種政策的目的都是為瞭保護棉農,但是從效果來看,實際上收儲政策的獲利方是流通商。收儲中,流通商壓低棉農棉籽的價格,簡單加工後,加上加工成本等,再按國傢的收購價格賣出去,利潤是相當好的。而直補後,流通商的行為就變成瞭市場行為,收籽棉的時間和質量影響棉花的價格,如果判斷失誤,可能會虧錢。一定程度上,直補更有利於實現政策的初衷。”那麼實施直補政策後,是否意味著全面放開國內棉花市場呢?“國傢近幾年大量收購國儲棉,相對庫存較大,需要時間來消化。明年是一個轉折點,是抑制外棉大量進口,還是放開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接軌,這是政府需要綜合考慮的一個問題。畢竟棉花不像其他貨物,時間長棉花的品質會降低,所以我認為應該會先消化國內的庫存,再放開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棉花接軌。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的紡織企業因為原料價格偏高,棉紗已經失去瞭國際競爭力,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便宜的進口紗。融資難、招工難、銷售難對紡織企業來說也是老生常談。打壓高棉價幾乎成為下遊紡織企業的共識,不把棉價降下來,紡織企業就不會有競爭力。隻有設法打通棉花和紡織企業的‘堰塞湖’,對棉花行業也實行完全市場化的模式,才能做到大傢都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同樣從事棉花外貿工作的青島德得利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斌指出。但是,根據財政部1月1日起實施的《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來看,目前完全放開棉花市場是不大可能的。該方案規定,“對關稅配額外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繼續實施滑準稅,並適當調整稅率,以保證國內棉花市場供需基本穩定。”業界人士分析稱,滑準稅上調是在中國縮減棉花進口的一個信號,棉紡織企業將面臨棉花價格、數量及質量等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考驗。滑準稅,是對進口稅則中同一種商品按其市場價格標準分別制訂不同價格檔次的稅率而征收的一種進口關稅。其高檔商品價格的稅率低或不征稅,低檔商品價格的稅率高。賈韶斌指出,這次滑準稅的調整,與原來相比,低端棉花的起征點變高瞭,實際上這與低端紗線退出中國市場的做法是相輔相成的,它的上調對高端棉花的進口影響不大,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市場對高端棉花的需求在逐漸增加。如何走出困境國內成本壓力太大,紡織企業開始出走。2013年12月底,華孚色紡(002042,股吧)對外宣佈,擬投資1.36億美元在越南設立色紡紗生產企業,以降低主要原料境內外差價對成本的影響,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成本降低的優勢,減少國際物流費用,有效規避關稅壁壘,提高成本競爭力和東盟市場的服務能力。這並不是國內紡織企業第一個出走東南亞的案例。棉紡龍頭企業天虹紡織集團已經在越南建廠並進入正式生產,借助於自由使用質量好、價格低的進口棉,僅原料低成本優勢使得天虹的凈利潤同比高出幾倍。有分析師認為,隨著2014年棉農直補貼政策推出,國內外棉價收窄直至趨同,紡企海外擴張的一大動力可能減弱,但國內人工、環保、土地成本仍會不斷增長,向國外轉移生產基地的趨勢不會變。賈韶斌對比指出,“我覺得對紡織企業來說,出走東南亞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國傢實行的收儲政策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但紡織行業的競爭實行優勢劣汰,是市場經濟行為。國傢為瞭保護棉農的利益,把棉花價格定在一個高位,國內紡織廠在成本上沒法逾越,不走出去的話,各種成本都是無法消化的。因此走出去建廠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據我所知,大多出去建廠的基本都是低端紗廠,像高端紗廠,以目前東南亞國傢的技術、資金及成熟工人等配套方面還是沒法與我國競爭。”能夠出走東南亞的紡織企業畢竟是少數,留下來的企業依然得尋求應對困境的辦法。“我估計2014年紡織行業還得處在比較嚴峻的形勢下。因為前幾年紡織行業好的時候,所有企業都在增加紗錠數量,擴大規模,造成瞭嚴重的產能過剩。現在整個經濟不景氣,我國特殊的棉花政策又使國內的紡織體系在用棉上,比國外同行在棉花成本上高出四五千元,加上紡織企業是一個高耗能、人員密集型企業,現在用工成本很高,能源成本、物流成本都在增加,跟國外同行相比,競爭力相對要弱一些,已經沒法跟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傢和非洲、南美洲等發展中國傢相抗衡,現在很多低端產品和低端紗線市場被它們搶占瞭。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國傢的產業不具有競爭力,我們必須從如何降低成本上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當然,國傢要為紡織企業發展提供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賈韶斌分析說道。作為紡織行業的一份子,周英明認為,在目前比較艱難的時刻,紡織企業必須對形勢作出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我們廠定位高檔紡紗市場,這樣受到的外界的沖擊就會小一點。當然,保住市場的關鍵是保證產品質量,通過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和品牌附加值,才能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保健酒的戰國時代二十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保健酒品牌破土而出,頗有遍地開花之勢,一張新的保健酒格局網正在鋪開,保健酒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文 ·本刊特約記者 鐘文淵1993年,勁酒以“健康飲酒”為營銷理念,策劃瞭“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的經典廣告片,並在央視播放,讓全國消費者認識瞭以勁酒為代表的保健酒。二十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保健酒品牌破土而出,頗有遍地開花之勢,一張新的保健酒格局網正在鋪開,保健酒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業內聯盟求振興目前為止,記者尚未找到權威機構對保健酒的明確定義。根據生產原理來看,保健酒是酒與藥結合產生的全新酒品,其特點是在釀造過程中加入瞭藥材,主要以養生健體為主,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其用藥講究配伍,根據其功能可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其實,保健酒古已有之,隻是那時候更多的是作為“藥酒”被人們認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追求健康的理念和酒文化的結合,便有瞭保健酒的存在,並且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出現瞭一些專門以生產保健酒為主的酒品牌。中國勁酒是勁牌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但它並不是公司成立初期就有的。勁牌有限公司市場部許主管告訴記者,自1953年創立勁牌有限公司後,共經歷瞭三次停產,其中第三次停產是1981年。“當時公司轉型生產味精,因為不懂技術,產品質量不過關,導致產品滯銷而停產。在這次停產後,公司痛定思痛,決定另辟蹊徑。在對國內飲酒趨勢做瞭深入調查後,公司認為,國人的飲酒習慣已逐步向‘低度、營養、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決定涉足滋補保健酒領域,並於當年開發出瞭公司的第一款保健酒——蓮桂補酒。自此之後,公司專註於保健酒市場,直至今天。”據瞭解,目前勁酒在國內保健酒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無論是市場覆蓋率、市場占有率,還是實際銷售額,都穩居行業第一。許主管表示,2013年勁酒銷售額有望突破65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像椰島鹿龜酒、張裕三鞭酒、寧夏紅、致中和等品牌也被消費者所熟知,被列為2012年中國保健酒知名品牌。受益於健康理念的普及化,中國保健酒業一路突飛猛進。有媒體報道稱,2012年保健酒市場規模已達130億元左右,總銷量超出100萬噸,保健酒行業正以年均30%的增速高速發展。對於上述樂觀形勢,許主管作出瞭比較客觀的評價。她說,雖然這兩年保健酒的銷量不斷上升,但從整體來看,中國保健酒行業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一是成規模的企業還太少;二是在保健酒產品品質方面,還沒有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三是整個社會還未形成保健酒消費的文化,保健酒還處於“不被主流消費接納”的境地。因此,保健酒行業的發展道路還任重而道遠。這一點,在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處也得到瞭應證。他指出,目前保健酒行業約有380多傢生產企業,各廠傢推出的保健酒多達1,000多種。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發展停滯不前。因為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大部分保健酒產品還是傳統的浸泡工藝,這種工藝有可能導致產品安全和功能等存在隱患。更重要的是,整個行業缺乏自律,當前僅有12種保健酒有正規的保健食品標識,許多保健酒產品誇大宣傳,有重蹈保健品行業發展混亂、信任缺失覆轍的危險。為瞭規范保健酒市場,加強行業自律,振興保健酒行業,2013年5月,“中國保健酒聯盟”掛牌成立,自此中國保健酒業跨入聯盟時代,向行業標準化、市場規范化和行業自律的方向邁出瞭裡程碑式的一步。中國保健酒聯盟理事長、勁牌公司董事長吳少勛表示,“成立保健酒聯盟,目的不在於保健酒聯盟本身,而是將它作為一個臺階,通過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使保健酒躋身中國的第六大酒種,這也是長遠的目標。”外部艷羨齊擠入在國際市場上,保健酒、養生酒、營養酒的消費量占酒類消費總量的比例約為12%。在我國,白酒的市場容量是5,000億元,若按12%的比例計算,保健酒的市場規模應在600億元左右。顯然,與目前的130億元相比,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專傢指出,保健酒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正是這一點,給眾多企業帶來瞭巨大誘惑力,它們紛紛佈局保健酒行業,以求從中分得一杯羹。其實,白酒佈局保健酒行業並非新鮮事。2008年,五糧液(000858,股吧)集團推出黃金酒,號稱“世界第一瓶功能名酒”,開白酒健康飲用之先河。隨後,2009年8月,茅臺(600519,股吧)集團推出白金酒保健酒系列,號稱“世界上第一款用醬香酒調制的具有茅臺醬香味的健康美酒”。受“禁酒令”、“反壟斷調查”、“整治公款浪費”及塑化劑事件等因素的影響,白酒品牌遭遇市場“寒冬”,保健酒行業吸引眾多白酒巨頭齊齊搶灘。近兩年來,白酒佈局保健酒業的速度明顯加快。據瞭解,從2011年開始,汾酒集團開始將保健酒品牌汾酒獨立運作。其銷售收入從幾千萬迅速躍升至億元級別。2012年營收達到4.5億元,汾酒對外表示2013年的營收有可能增至7.5億元,“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更是要達成20億元的銷售,並且在2012年4月宣佈投資24億元擴建保健酒項目。2012年9月,茅臺酒廠在北京高調宣佈總投資6億元的保健酒基地即將開工。而五糧液集團也於早前斥資2億元擴建瞭旗下保健酒產品黃金酒的產能,其明星產品“國鼎珍品”華麗上市。擁有白酒品牌牛欄山的順鑫農業(000860,股吧)也拋出瞭高達17.43億元的定增計劃,表示一部分投入是用於增加配制酒灌裝生產線,提高藥酒和果酒產量,進一步擴大保健型配制酒市場份額。瀘州老窖(000568,股吧)也不甘落後,於2013年12月1日對外宣佈與聖鹿源聯合推出高端養生白酒。或許是受藥酒是保健酒前身的影響,眾多知名醫藥企業也紛紛試水保健酒業。江中集團已於2012年底推出保健酒產品,還有青島國風藥業、廣藥集團、修正藥業等,都在不同場合表示要著手打造保健酒品牌。更有甚者,從事房地產、文化產業及包裝紙貿易等業務的廣東星達集團,也以推出“中草藥+白酒+幹邑”的養生洋酒的方式,涉足保健酒市場。如今的保健酒行業正處於一個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既有老牌的保健酒品牌,也有剛剛涉入的新品,如何在競爭中搶占市場制高點才是最重要的議題。許主管在接受《中國新時代》記者采訪時指出,作為中國保健酒業的巨頭,勁牌公司對其他企業搶灘保健酒業的現象是樂見其成的。她說,“一個行業的繁榮,必須有很多企業共同發展,如果隻有一兩傢企業,這個行業是不可持續的,即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因此,公司衷心希望更多有實力的名酒企業來共同發展保健酒行業,把保健酒做強、做大。”業內專傢預測,保健酒有望成為繼白酒、葡萄酒和啤酒之後,國內酒業的第四大市場。但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傢組原組長、著名白酒專傢梁邦昌,對當前保健酒業的發展表示瞭一定的擔憂,“保健酒強調功效,比如抗疲勞、滋陰補腎等,這類功能訴求加上產品良莠不齊,容易使消費群老化,也制約瞭消費群的增長。”由此看來,如何打破氣候、季節觀念的枷鎖,長遠性、規劃性引導市場、培育市場,是目前保健酒企業最應當攻克的難題。許主管說,保健酒要想在低迷的酒業市場中取得大發展,首先要苦練內功,把產品品質做紮實,讓消費者喝到健康、安全的產品;二是要加強對保健酒消費文化的引導,樹立一種“健康飲酒”的文化,讓保健酒逐步跨入主流消費場合。梁邦昌則支招說道,企業不妨嘗試差異化,用高端、時尚的定位扭轉消費者對傳統保健酒的認識。記者從許主管處瞭解到,在經濟發達、保健意識高的區域,保健酒的消費更受歡迎,銷售量也更高。而保健酒的消費人群,主要集中在30-45歲中青年人群,此類人群整體社會壓力比較大,對自身身體保健的需求也逐步增強。許主管說,為瞭拓展勁酒的市場渠道,勁牌下一步將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將勁酒產品向中高端發展,適應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二是不斷開發細分功能的新型保健酒,如韻酒、金眠酒、長壽酒等,包括以白酒形態出現的“健康白酒”,以滿足更多細分人群的健康需求。2014年春節,白酒業與往年相比遭遇瞭“滑鐵盧”,僅高檔白酒銷量下降高達60%。與之相比,保健酒卻開瞭個好頭。據瞭解,勁酒在春節前單日銷售額曾實現瞭295萬元的驕人業績。預計隨著消費者養生飲酒觀念的普及,保健酒市場將成為投資者熱衷的領域。

新聞來源http://new嘉義市什麼是信用貸款s.hexun.com/2014-03-10/16287745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ceivellfj2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